3月25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到重庆科技馆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学院学办副主任李祎、教师代表倪伟、南海、魏晔等与科技馆人力资源部部长付杏、展览技术部部长张波等参与本次座谈,双方围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赋能科普教育的创新路径达成多项共识。
会议伊始,双方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系统体验了各主题展区的前沿科技展项。技术人员重点解析了智能交互设备的核心算法架构;虚拟现实展区则现场演示了基于AI算法的动态模拟系统,双方就设备迭代升级方案及场景化教学应用展开技术研讨。
座谈环节重点聚焦新型科普模式构建。倪伟详细阐述“AI奇幻之旅,智享科技魅力”项目实施方案,提出运用生成式AI技术打造动态科普剧场,通过实时生成剧本、虚拟角色交互等沉浸式体验,帮助公众直观理解机器学习原理。李祎系统介绍学院志愿者服务体系,提出分阶段推进“科技讲堂”“主题布展”“项目孵化”等合作计划。南海展示了学院实验室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发成果,提出与科技馆共建新型科普游戏的初步构想。张波则详细介绍了重庆科技馆运营现状、发展规划及在科技展览、教育普及等方面的需求,期待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高校师生开展科普讲座、主题策展等活动,为公众创造更具交互性与趣味性的科技体验。
此次调研标志着双方建立起“科研创新+科普服务”协同发展机制,通过整合高校前沿技术研发能力与公共科普平台资源优势,共同探索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科普教育新模式。未来合作将聚焦个性化内容定制、沉浸式场景构建等方向,推动科普服务向精准化、智慧化方向持续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