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五个专业系,同时学院建有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及国家特色专业、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全面面向当前信息产业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构建“坚持科研教研促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5人、博士3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的学科带头人2人、后备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0人。研究领域涵盖软件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像图形学、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管理、计算智能及应用等,完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知识产权50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8部。承担了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等共计109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学院建有各类基础及专业实验室,拥有设备总价值3200余万,仪器设备台数2400余台套,各类实验室占地面积总和超过9000平方米,有面向重庆理工大学全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其他非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20个,有面向计算机学院各个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专业实验室11个。专业实验室包括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图象图形学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网络工程及网络安全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学生软件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博弈创新实验室(机器人足球、武术机器人、计算机博弈)、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实验室、研究生创新实验室等。
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软股份、东华软件等企业共建了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有重庆市计算机视觉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基地、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星云智慧空间、重庆市高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和重庆市重理工九龙科创空间(共建)等六个省部级研发平台,计算机图像图形学研究所、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软件技术与应用研究所、CIMS研究所、人工智能系统研究所、物联网实验室等6个校级研究基地。
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显著。计算机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国际机器博弈、全国机器人大赛、重庆市数据库设计大赛等竞赛,获得全国奖120余项,省部级奖210余项。同时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70多项,并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在校本科生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优秀案例。学生配合专业教师,完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36多个,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23篇,其中被EI收录4篇。
近年来,计算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连续三年就业率在95%以上。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逐渐成为了企业技术和管理中坚,部分毕业生直接签约惠普、腾讯、百度、奇虎360、恒生电子、微标科技、各大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学院毕业生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科类 |
层次 |
学制 |
学院咨询电话 学院官网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
理工类 |
普通本科 |
四年 |
023-62563072 http://cs.cqut.edu.cn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普通本科 |
四年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管理类 |
普通本科 |
四年 |
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专业介绍
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及网络工程专业组成。年均招生规模为8个班(约320人),第一年按照计算机类统一培养,一年后按照学生意愿及学习情况分流到计算机类各专业及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项目试点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1999年,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年获批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2020年获批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学校“品牌专业”、“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是学校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国际合作办学的支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年获批“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队伍师德师风优秀,教学科研能力突出。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2人,教师所属党支部获2020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73.1%,博士学位教师60.0%,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52.5%,拥有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科教文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百人计划”教授1人,校“青年英才”2人,校后备教学名师1人。建有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建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2019年重庆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3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近三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9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师均科研经费25.2万元,发表计算机学报、IEEE Trans等重要期刊论文11篇,其他SCI论文42篇,3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8项。
多年以来,计算机大类专业一直致力于服务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型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探索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OBE教育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建设项目,在大数据、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人才培养领域凝练特色、打造方向。努力拓展校企、校地多元协同育人路径,与重庆微标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芝诺大数据、西南期货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规模化企业协同培养。
近三年新生平均报到率 99%,2020年考研录取率为24.5%,计算机软考中级通过率平均34.5%,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近三年转入本专业人数分别为20、33、35人,人才培养成效多次被华龙网、新华网等全国性媒体和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晨报》等地方性媒体报道。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专业自2020年设置,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位,所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配置跨学科领域的优质师资队伍,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拥有重庆市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基地。本专业注重多学科领域的融合,以培养能够胜任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以及大数据应用开发的“懂数据、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设置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和统计学等领域的课程,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擅长大数据若干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为促进学生发展,本专业联合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大数据研究机构,聚焦大数据应用热点,在数据治理规划、行业大数据挖掘分析以及大数据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等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自1994年设置,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本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及重庆市经济管理特色专业群主要支撑专业之一,所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6名,讲师6名,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拥有重庆市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基地。专业秉承新工科理念,以系统能力培养和数据分析为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的能力,能够从事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了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多次获奖。同时,本专业融合当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技术,不断扩大校企合作深广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逐步形成了“跨学科、宽口径、专创融合”的专业特色。近五年来,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在90%以上,考研上线率在20%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